清晨六点的沙市区红星路农贸市场,65岁的老师傅周永康已经挑选好了今天的第一批甲鱼。"必须是洪湖野生的,背甲青黑、底板发黄的最好。"他边说边将活甲鱼倒进竹篓,这些每只两斤半左右的甲鱼将在三小时内变成餐桌上的美味。周记甲鱼馆的灶台上,三口特制的陶土砂锅正冒着热气,这里每天要消耗近百只甲鱼,成为荆州人宴请宾朋的首选。

荆沙甲鱼的独特风味源自对食材和火候的极致把控。周师傅的儿子周振华正在后院处理刚送到的甲鱼:"现杀现做才能保证肉质鲜嫩,去腥的诀窍是用60度的温水烫十秒钟。"厨房里摆放着祖传的烹饪器具——紫铜炒锅用来爆香调料,陶罐慢炖保留原汁,最后还得用松木炭火收汁。最关键的步骤当属"三煨三滤":高汤要文火煨制六小时,期间要撇沫三次。正在用餐的老顾客李先生说:"别处吃甲鱼总带土腥味,只有周记的做法能把胶质熬得像燕窝一样滑润。"
随着预制菜市场的扩大,这道传统名菜正焕发新生。周振华研发的便携装甲鱼汤通过冷链销往全国,包装上印着二维码,扫码可查看从捕捞到烹饪的全过程。"去年有个上海客户连续订了三十份,说比米其林餐厅的还好吃。"正在打包的快递员笑着说道。荆州市餐饮协会数据显示,全市现有甲鱼专营店68家,年产值超5亿元,其中"周记"等老店仍坚持古法烹饪。
在街坊邻居的记忆里,甲鱼馆承载着特殊的情感。隔壁小学的赵老师经常带学生来参观:"我们讲《楚辞》里的'烹鳖炮羔'时,总要让孩子们见识下活着的楚文化。"店里的账本上记着特别的符号,周永康解释道:"画五角星的是给高考学子补身体的,画爱心的是给产妇送的。"今年推出的甲鱼烹饪体验课尤其受欢迎,游客们亲手参与宰杀和炖煮的过程,虽然手忙脚乱,但笑声不断。
正午的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八仙桌上,几位老顾客正就着甲鱼汤追忆往事。墙上的老照片里,1992年周永康参加全国烹饪大赛的场景已经泛黄。"现在每天限量六十份,还是有很多人专程赶来。"老人擦拭着祖传的青铜汤勺,柄上"楚馔"二字依稀可辨。随着长江经济带文化旅游的发展,这锅飘香千年的浓汤正吸引着八方来客,而老店灶台上的砂锅里,汤汁依然咕嘟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鱼米之乡永不褪色的味觉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