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鱼糕:千年楚味飘香长江岸 一尾青鱼演绎非遗传奇

荆州新闻网2025-06-21 10:54:1861

  清晨五点的荆州市荆州区人民路上,73岁的非遗传承人李昌茂已经将今年的第438条青鱼去骨取肉。在他布满老茧的双手揉搓下,雪白的鱼蓉渐渐泛出晶莹的光泽。"每条鱼必须现杀现做,从活鱼到成糕不能超过两小时。"老人边说边往陶盆里加入土鸡蛋和猪板油,祖传的柏木砧板上很快堆起蓬松的鱼浆。这家挂着"李记鱼糕"老匾的店铺,每天要消耗两百多斤鲜活青鱼,成为江汉平原婚丧嫁娶宴席上不可或缺的"头碗菜"。

1.png

  鱼糕制作的精髓在于对食材的极致讲究。李师傅的孙子李明哲正在后院挑选活鱼:"只选3斤半到4斤的洪湖青鱼,这个体型的鱼肉最细嫩。"后厨里排列着三口不同用途的老灶——大铁锅熬鱼骨汤,杉木蒸笼定型,最后还得用松枝熏制增香。最关键的工序当属"三搅三滤":鱼蓉要顺时针搅打三百下,再用细孔竹筛过滤三次。正在采购的酒店老板周建军告诉记者:"别处用机器打的鱼糕发柴,只有手工摔打的才有这种弹牙的绵软。"

  随着预制菜产业的兴起,这道楚菜代表正焕发新生。李明哲开发的速冻鱼糕通过冷链卖到了北京、广州,真空包装上印着二维码,扫码能看到从捕鱼到蒸制的全过程。"去年‘双十一’卖了五千多盒,有个东北顾客复购了十次。"正在打包的快递员插话道。荆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数据显示,全市现有鱼糕生产企业47家,年产值超3亿元,其中"李记"等老字号仍坚持用传统工艺制作精品。

  在荆沙地区,鱼糕承载着独特的情感记忆。附近小学的张老师每周都来买鱼糕:"我们给学生讲‘鱼糕救楚王’的传说,孩子们非要尝尝这‘活着的文物’。"店里的记账本上保留着特殊的符号,李昌茂解释:"画圆圈的是给孤寡老人送的,三角形是赊给困难户的。"今年新推出的鱼糕制作体验课尤其受欢迎,游客们亲手做的鱼糕虽然形状各异,但总能引发阵阵欢笑。

  正午的阳光透过天窗洒在店堂的八仙桌上,几位老人正就着鱼糕回忆往事。墙上的老照片里,1983年李昌茂参加全省厨艺大赛的合影已经泛黄。"现在每天最多做八十斤,还是供不应求。"老人擦拭着祖传的青铜鱼刀,刀柄上"楚风"二字依稀可辨。随着荆楚文化旅游的升温,这道承载着千年楚韵的美食正飘香更远的地方,而长江岸边的老店里,蒸笼冒出的热气依然袅袅升起,仿佛诉说着鱼米之乡永不褪色的味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