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州市沙市区红星路的老巷深处,"楚香园"餐馆的厨房里,75岁的老师傅王德海正仔细检查着刚送来的野生甲鱼。"这裙边要厚实,冬瓜要选青皮老瓜",他边说边用祖传的铜刀处理着食材,刀身在晨光中泛着古铜色的光泽。这家开业于1956年的老店,以其地道的冬瓜鳖裙羹闻名荆楚大地,每天限量供应80盅。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最新统计显示,全市完整保留传统工艺制作此羹的餐馆仅剩5家。

在石首市,"长江渔歌"生态养殖基地的工人们正在挑选三年生的野生甲鱼。负责人赵明辉介绍:"我们采用仿野生养殖,让甲鱼在长江故道自然生长,这样的鳖裙才够厚实有胶质。"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研究发现,传统铜器炖煮能促进食材中胶原蛋白的释放,这是现代厨具难以达到的效果,相关论文发表在《传统烹饪科学》期刊。"楚香园"的秘制高汤需用老母鸡、金华火腿等食材文火熬制12小时,这个配方源自王师傅祖上在清代衙门的厨艺传承。
老店创新推出"楚厨体验日"活动,让食客参与从选材到炖煮的全过程,今年已接待体验者4000余人次。"有位上海客人连续三天来学习,最后订购了二十份真空包装的",服务员小李回忆道。抖音博主"荆楚味道"拍摄的制作视频获得150万次播放,完整记录了这道宫廷药膳的108道工序。市文旅局表示,"楚香园"的冬瓜鳖裙羹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正在筹备申报省级项目。
这道源自楚国宫廷的消暑圣品,如今已成为荆州人夏季宴客的必备佳肴。王师傅抚摸着祖传的紫铜炖盅说:"只有用铜器慢炖六小时,才能让冬瓜如翡翠、鳖裙似琥珀,达到'金玉满堂'的境界。"同时,为满足现代人需求,店家研发了便携装和礼品装,让这道承载着楚医食同源理念的养生佳肴走得更远。这种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正是"楚香园"能在餐饮业风云变幻中屹立近七十年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