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大地激荡起干部培养新实践,数千名机关干部在洪湖流域治理一线实现能力跃升。湖北省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牵引,通过"强基提能行动"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的立体化培养体系,让干部在基层沃土中锤炼真本领。作为改革试点的荆州市,将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创新实施干部选派"三全机制"——全域覆盖选派、全方位实践历练、全周期跟踪问效,推动干部培养与流域治理同频共振。

在洪湖市沙口镇新建村,由荆州市委办、市直机关工委组成的联合工作队正带领村民开展新电河水系整治。随着沟渠疏浚工程的推进,这个曾经淤塞严重的水系重现生机。驻村队长张健深有感触:"我们采取'干部示范-群众跟进-协同攻坚'的阶梯推进模式,既破解了河道治理难题,更在共同劳动中提升了基层组织的治理效能。"相隔不远的崔沟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联合推进的整村改造工程成效显著:传统民居经过立面改造焕发新颜,闲置土地变身共享菜园,村内雨污分流系统全面升级。村支书谌长娥介绍,通过"四共工作法"——共商规划方案、共建民生项目、共管建设资金、共享改造成果,全村人居环境实现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提升。
这场规模空前的干部培养实践,已构建起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联动机制。荆州市累计选派4137名干部组建1189个工作组,实现对洪湖流域1848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包联。干部们带着"流域治理作战图"驻村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清洁家园、河道整治、生态修复等30余类具体任务中淬炼本领。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赵坤波表示,通过建立"日纪实、周研判、月评估"的跟踪培养机制,干部们在解决农村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复杂问题过程中,普遍实现了从"政策执行者"向"综合治理能手"的转型。据统计,项目实施以来,流域内行政村平均每月解决民生诉求23件,干部现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率达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