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石首生态修复经验获央媒聚焦

荆州新闻网2021-08-09 12:22:0052

  在第五十六个世界地球日之际,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山水工程重塑生态之美》专题报道,重点报道湖北石首市通过农田生态系统修复实现绿色转型的实践成果。作为全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之一,石首经验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石首样本:从农田污染到生态循环‌

  荆州1.png

位于长江之滨的石首长安村,曾因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土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当地创新实施"鸭蛙稻"生态种养模式,构建农田生态网络系统:

  通过鸭群除虫、蛙类控害实现化学农药减量60%

  建设生态廊道连接18个生态岛,恢复生物栖息地260公顷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3.8%,稻米品质达绿色认证标准

  修复后的核心示范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升40%,成为全国农田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全国实践:山水工程修复830万公顷生态‌

  我国实施的52个山水工程覆盖29个省份,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超千亿元,实现三大转变:

  治理模式:单要素修复转向系统性治理

  实施机制:单一政府主导升级为多元投入

  技术路径:传统工程措施结合智慧监测体系

  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完成矿山修复10.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30万公顷,乌梁素海、阿克苏艾西曼湖等重点区域水质提升2个等级,生物多样性恢复率达75%。

  ‌荆州2.png

生态账本:‌

  • 甘肃玛曲黄河湿地植被覆盖率从65%增至85%

  • 江西于都崩岗地貌土壤侵蚀量下降90%

  • 山东临沂双崮流域建成混交林1.2万公顷,涵养水源能力提升3倍

  • 内蒙古乌梁素海鸟类种群突破600万只,20种珍稀鸟类重现

  联合国环境署评价中国山水工程为"全球最具雄心的生态修复范例"。随着石首等示范项目的持续推进,我国正以系统化治理实践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