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以工代赈项目成效显著:1.09亿资金撬动就业增收 43%劳务报酬惠及重点群体

荆州新闻网2025-07-19 10:32:08138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行动方案》政策指引下,荆州市2025年以工代赈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累计成功申报以工代赈项目29个,获批中省预算内投资1.09亿元,资金规模占全省总额的10%,其中本批次下达项目13个,下达资金4955万元,劳务报酬占比创历史新高,达到43%以上。

1.png

  这批项目主要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领域,涵盖农村公路改造、产业配套升级、人居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据测算,项目实施后预计可发放劳务报酬4000余万元,直接带动1300余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了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为当地培育了一批实用型技能人才。

  荆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市创新采用"三个关键"工作法:一是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建立动态项目库;二是优化项目承接方式,简化审批流程;三是完善务工组织体系,确保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精准对接。同时,通过"三个赈济"措施,即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开发公益性岗位,切实提升政策实施效果。

  作为革命老区,荆州市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重点帮扶返乡农民工、农村低收入群体等就业困难人员。在项目申报环节,严格执行"先有群众务工需求、后有项目谋划实施"的原则,确保每一分资金都能发挥最大效益。市、县两级发改部门在2025年新项目申报中,进一步强化就业导向,通过深挖用工潜力、扩大重点群体覆盖、提高劳务报酬比例等措施,真正实现"项目建设"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从实施效果看,以工代赈政策已成为荆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以某县农村公路改造项目为例,当地村民不仅通过参与建设获得可观收入,还掌握了道路施工专业技能,为后续参与其他基建项目打下基础。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正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

  专家指出,荆州市以工代赈工作的创新实践,为同类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其突出特点在于:一是劳务报酬占比高于国家标准,真正让利于民;二是项目选择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三是建立了长效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机制。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地实施,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以工代赈项目带动就业人数将突破2000人,劳务报酬总额有望达到6000万元。

  下阶段,荆州市将继续优化以工代赈项目管理,重点加强过程监督和绩效评估,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同时,积极探索"以工代赈+"模式,将项目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真正实现"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方就业、培育一批人才、振兴一片乡村"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