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包面:一碗乡愁里的文化传承与城市温度‌

荆州新闻网2023-06-09 12:44:0065

  历史传承中的味觉记忆‌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缩影,荆州包面以多样的地方称谓和制作工艺闻名。这道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包面”的美食,虽与馄饨、云吞等异名同质,却因皮薄馅嫩、汤头鲜美的独特风味成为荆州人味觉记忆的核心符号。从历史悠久的“78汉臣包面”到新兴的“安庆包面馆”,每一家老店都承载着匠心与乡情。例如,位于楚天都市佳园工农路的安庆包面馆,凭借“皮薄肉嫩、汤底自然鲜美”的特色,成为市民早餐新宠,甚至有食客愿为其早起五分钟。

  创新转型中的产业突围‌

12.png

  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荆州包面正突破地域限制。湖北新力大风车企业将“沙市早堂面”等传统早餐工业化,通过线上日销数百单的模式,让游子得以在外地品尝家乡味。其研发团队走遍沙市街头巷尾,以25年调味料行业积淀为基础,将母亲的心意与游子的乡愁融入产品。这一转型不仅拓宽了消费场景,更以25%的回购率印证了市场对“地道荆州味”的认可。

  情感纽带里的文化共鸣‌

  包面之于荆州人,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情感纽带。散文中描绘的“白纸包清香,双手丢下江”谜语,串联起几代人围坐煤油灯下的温馨记忆;沙市区大赛巷内,一对老夫妻每日风雨无阻光顾包面摊的故事,更展现了“一碗包面,半生相守”的深情。刘柱银老人推着轮椅上的老伴品尝包面的画面,被市民称为“最暖城市风景”。

  文旅融合下的城市名片‌

  随着“沙市早堂面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拓展项目名录,荆州正以包面为媒推动文旅融合。从央视专题节目《美味荆州》到本地文旅活动,早堂面“油厚码肥、汤鲜味美”的特色被广泛传播,成为吸引游客的“味觉地标”。而安庆包面馆等新兴店铺的火爆,则进一步印证了传统美食在现代消费市场中的生命力。

  结语‌

  从街角小摊到工业化生产,从家庭餐桌到非遗名录,荆州包面以包容的姿态连接过去与未来。它不仅是清晨的一碗温暖,更是一座城市对文化的坚守、对情感的珍视,以及对“人间烟火”最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