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科学分洪守护江河安澜‌

荆州新闻网2021-07-15 12:45:0053

  2025年4月22日,荆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消息,随着太湖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荆州市泄洪区综合防洪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即将到来的主汛期筑牢安全屏障。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泄洪区,荆州通过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强化应急响应机制,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实现了“分洪不溃堤、减灾保发展”的目标。

  泄洪区功能升级:工程与调度并重‌

  水利枢纽加固升级‌

8.png

  太湖港水库作为荆州区核心水利枢纽,通过中央国债资金项目完成主坝、溢洪道等关键设施加固,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全面更新,库容恢复至1.22亿立方米。该水库通过“四库连江、引江灌库”系统,每日以12立方米/秒流量引沮漳河水补给,既保障40余万亩农田灌溉,又为长湖、洪湖等下游湖泊分洪减压。

  智能分洪调度体系‌

  荆州依托“智慧防汛指挥平台”,实时联动气象、水文数据,动态调整泵站启闭与分洪流量。例如,2024年汛期,习家口闸在长湖超保证水位0.47米时精准泄洪,以50立方米/秒流量向洪湖分流,成功避免溃堤风险。

  应急响应:未雨绸缪与快速行动‌

  暴雨应对“一点一策”‌

  4月21日,沙市区遭遇强降雨,区住建局针对江汉北路、红星路等易涝点部署移动泵车及沙袋,实施24小时动态排水;关沮镇对太湖港排渠等隐患区域完成除险加固,确保河道畅通。

  人防与技防结合‌

  荆州区组建由党员干部、民兵、志愿者组成的“红色防线”,2024年汛期累计投入1461名干部、近万名群众驻守堤防,成功处置丁家咀水库泄洪通道崩岸等险情。

  历史经验与科技赋能‌

  荆州作为长江防洪“咽喉”,曾经历1998年百万军民死守荆江大堤的壮举,形成“分洪保全局”的决策传统。近年来,当地将历史经验与科技手段结合:

  分洪区精细化管理‌:划定44.67万人口安全转移路线,建立网格化应急广播系统;

  生态防洪协同‌:通过湿地恢复、湖泊清淤增加调蓄能力,太湖港水库周边1.5万亩湿地成为天然“海绵”。

  成效与挑战‌

  据统计,荆州泄洪体系年均减少洪灾损失超1000万元,2024年汛期更实现“零溃堤、零伤亡”。然而,随着极端天气频发,如何平衡分洪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仍是长期课题。

  结语‌

  从“人海战术”到“科技护航”,荆州泄洪区正以更高效、更安全的姿态守护长江安澜。正如太湖港工程负责人所言:“分洪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守护家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