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关公巨像十年浮沉录:从地标性建筑到整改样本的警示与重生‌

荆州新闻网2023-07-13 12:52:0058

  一、巨像诞生:全球之最的青铜传奇‌

  2016年6月,荆州关公义园正式开园,一座总高57.3米、重1200余吨的青铜关公雕像拔地而起,成为当时全球最高的关公雕像。雕像基座高10米,圣像本体48米,手持70米长的青龙偃月刀,整体耗资1.729亿元建造。基座内设计全息影像剧场,通过《关公的世界》剧目动态呈现其生平,试图以科技手段活化三国文化。

12.png

  二、争议爆发:违规建设与“3亿代价”‌

  2020年10月,住建部通报该雕像违反《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责令整改。经调查,雕像高度远超荆州古城墙限高24米的规定,破坏古城风貌。2021年,荆州市启动搬迁工程,将雕像从关公义园迁至点将台,拆解、异地组装及配套工程总投资达1.55亿元。至此,一建一拆累计消耗超3亿元,引发公众对“短命工程”的广泛质疑。

  三、文化反思:地标建筑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

  关公雕像曾承载荆州打造“三国文化名片”的雄心,其设计融合青铜工艺、全息技术等现代元素,试图以视觉冲击力吸引游客。然而,过度追求“吉尼斯纪录”导致规划失控,暴露出地方文旅开发中忽视法规、盲目追求规模的弊病。搬迁后,雕像所在的关公义园与古城墙通过仲宣桥连接,实景剧《刘备招亲》等配套项目仍在延续三国文化叙事。

  四、专家观点:敬畏历史方能可持续传承‌

  有学者指出,荆州作为关羽镇守之地,文化地标建设需尊重历史原真性,避免“以大为美”的浮躁心态。整改后的关公雕像虽褪去“全球最高”光环,但其作为忠义精神载体的文化价值仍被保留,成为城市发展中“敬畏规则”的鲜活教材。

  (报道综合建造背景、整改争议及文化价值,以时间线呈现巨像十年历程,凸显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平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