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荆州市西北部,海拔683米的欧阳山正悄然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这片占地35平方公里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过三年系统性生态修复,不仅重现了"荆北绿肺"的生态功能,更让沉睡已久的千年古茶文化重焕生机。

沿着新修的生态步道蜿蜒而上,曾经因过度开采裸露的山体已被茂密的植被覆盖。林业部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欧阳山森林覆盖率从2019年的62%提升至目前的78%,新增造林面积达1200亩。护林员张建国告诉记者:"现在山上能听到红腹锦鸡的叫声,去年还拍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鬣羚的活动影像。"这种变化得益于荆州市推行的"封山育林+生态补偿"政策,当地政府累计投入1.2亿元,完成矿山修复9处,建设生态拦截沟12公里。
更令人惊喜的是,生态改善带动了传统茶产业的复兴。欧阳山南麓发现的唐代茶马古道遗址证实,这里早在千年前就是重要的茶叶产区。如今,在农科院专家指导下,茶农们采用生态种植技术,使濒临消失的"欧阳云雾茶"重新飘香。56岁的茶农周明德捧着刚炒制的新茶说:"不用化肥农药,茶叶反而卖得更好了,今年春茶每斤卖到1800元还供不应求。"目前,欧阳山茶种植面积已恢复至3500亩,带动周边6个村庄800余户农户增收。
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也为山区注入新活力。今年新建的欧阳山生态博物馆,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再现了宋代文豪欧阳修在此游历的场景,开馆三个月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文旅部门负责人介绍,以"茶旅融合"为主题的精品线路,将古茶园、制茶体验与山水观光有机结合,预计全年可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
站在欧阳山观景台远眺,云海中的层层茶田与苍翠山林构成动人画卷。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伟表示:"我们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公园,未来将通过智能监测系统构建全天候生态保护网络。"这座见证千年沧桑的名山,正书写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