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三丝春卷:楚都春日里的非遗味道 薄如蝉翼的百年手艺焕发新生机

荆州新闻网2025-06-26 15:55:0744

  在荆州市荆州区张居正街的"楚香斋"老店内,66岁的面点师傅李凤英正在案板上展示着三丝春卷皮的制作绝活。她手持特制铜鏊,手腕轻轻一转,一张薄如蝉翼的面皮便完美成型。"每张皮要控制在0.1毫米厚度,透过面皮能看清报纸上的字",李师傅边说边将冬笋丝、香菇丝和瘦肉丝均匀铺在面皮上。这家创立于1932年的老店,至今仍保持着清明前后日销3000个的纪录。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最新调查显示,全市能完整掌握传统工艺制作三丝春卷的师傅不足20人。

1.png

  监利县"绿野"农场的工人们正在采收当季的野生冬笋。"只有拇指粗细的嫩笋才能切出合格的笋丝",农场主王建军介绍道。湖北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研究发现,传统铜鏊烙制的春卷皮会产生特殊的焦香风味,这是现代不粘锅无法复制的关键,相关论文发表在《中华食文化研究》期刊。"楚香斋"的秘制馅料配方包含十二味调料,其中产自武陵山区的野生山胡椒尤为珍贵,这个配方已传承四代人。

  店铺推出的"非遗小课堂"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与体验,今年已接待研学团队80余批次。快手主播"楚味人生"拍摄的春卷制作全流程视频获得320万次播放,完整记录了从和面到油炸的三十六道工序。市文旅局表示,该技艺已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其独特的"三翻九转"包制手法正在申报省级非遗保护。李师傅抚摸着祖传的铜鏊说:"这器具用了近百年,烙出的皮子才能既薄又韧,包馅时不会破。"

  如今,"楚香斋"创新推出速冻半成品和礼品套装,让这道寓意"春回大地"的传统小吃走进更多现代家庭。清明节期间,真空包装的三丝春卷最远销至新加坡,成为海外荆楚游子的乡愁慰藉。这种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正是荆州三丝春卷历经百年仍齿颊留香的美味密码。